公司新闻

BOB手机APP天然钻石和人工钻石的区别在哪里?

  BOB手机应该说现在钻石的合成技术是一个研究热点,谁率先找到了更加快速廉价的合成方法也就抢占了合成钻石的市场先机,我读硕士阶段导师就是研究高温高压法合成钻石的,但是他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商用,而是通过还原钻石的形成环境反推其形成过程,以指导中国的钻石找矿事业。

  2.钻石原石的晶体形态不同,天然钻石会长成单晶形态(以八面体为主)或聚晶或集合体的形态,而合成钻石原石多长成立方体形态单晶。

  这听起来像废话,一个是天然的一个是合成的肯定不一样,但是不一样的点在哪里呢?

  天然钻石也分成两个类型,一类是地幔深处形成后被岩浆岩带到地表的钻石,另一类是陨石撞击形成的多晶金刚石。第一类是我们生活中见到最多的,戒指上戴的就是这种,它形成于地幔深处大约160km左右,形成压力一般在4.5~6.0Gpa,温度大约为1000~1500摄氏度,绝大多数形成于33亿年前及12~17亿年这两个时期。经过后期的岩浆活动被带到地表,最后在火山岩筒中被我们找到。

  另外一类就是陨石撞击形成的钻石。俄罗斯非常有名的波皮盖金刚石矿就是此类。在陨石撞击的过程中会产生瞬时高温高压,将地表的碳元素变成金刚石。2012年网络曝出这个矿床的钻石储量在数万亿克拉,但是大家别担心,这种钻石都是工业用钻,黑黝黝的一坨,跟我们用的宝石级钻石完全不同,更加不会对珠宝市场产生任何冲击,只可能让金刚石刀更便宜一些。

  合成钻石的制造方法也可谓日新月异,从最早分成直接法、触媒法、外延法到现在分成高温高压法(HTHP)和化学气相沉积法(CVD)。

  直接法是采用瞬时高温高压技术制成的,类似于陨石撞击的过程,使碳质原料从固态熔化成液态最终直接转化为金刚石。这种方式制成的金刚石颗粒细小,产量低,在最初的科研阶段多有采用,现在已经被淘汰。

  触媒法演变成的高温高压法(HTHP)成为了现在合成宝石级钻石的主要方式。这个方法采用的温度和压力要低于直接法,通过加入铁镍等触媒促进碳质原料向金刚石转化(加入铁镍触媒是我读书时候的方法,听说现在触媒的成分有所变化,如果有了解的希望得到同仁的指教)。触媒的作用是为了加速合成的过程并且降低所需的温度和压力,基础理论也仍然是在高温高压环境下使层状结构碳(碳的sp2杂化,类似于石墨)向金刚石结构碳(碳的sp3杂化)转化。高温高压法是现在合成宝石级钻石的主要形式,在2015年已经成功合成了原石质量高达32.26克拉的钻石,成品重量超过了十克拉。

  另外一种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在金刚石薄膜的合成中应用更多,其中微波等离子气体化学气相沉积法(MPCVD)是现阶段合成单晶钻石的研究热点。这种方法简单来说就是在一定带电环境下将甲烷(CH4)等气体打散,让其中的碳元素落在金刚石种晶上面,然后一层一层的加厚。

  我们常用的宝石级钻石就是单晶体或者连生体钻石,能保证晶亮透明的视觉效果。而集合体多为工业钻石,一般都是黑黝黝的一坨。。。

  我们常接触到的天然钻石绝大多数都是(111)面发育的八面体形,而且表面会有很多天然形成的熔蚀凹坑。

  不同熔蚀环境下钻石原石的熔蚀过程,在表面都会形成正向或者反向的熔蚀凹坑,后期逐渐向菱形十二面体转化。(图片来自某论文中,时间太久记不清了,侵删)

  熔蚀坑形态大全(我在研究僧阶段主要就是研究钻石的熔蚀凹坑的成因并反推其形成环境,这方面还是有很多科学内容值得研究。同样图片来自某论文,来源找不到了,侵删)

  用高温高压法合成出来的钻石因为形成速度相对天然钻石快很多,发育的晶面以(100)面为主,最终形成的多是立方体形态,天然钻石长得像两个贴在一起的金字塔,而合成钻石很像没长好的魔方。

  化学气相沉积法的形成过程因为是碳原子一层一层的落到种晶上面,所以使用这种方法合成出来的钻石都是呈板状的,也就没有固定的晶体形态。

  无论天然还是合成的钻石主要成分都是碳,天然钻石还有氮、氢、硼等杂质元素。在天然钻石中我们根据是否含有氮元素把它们分成I型钻石和II型钻石两类,I型钻石被称为含氮钻石,也就是刚才说的开普系黄色钻石。其中又根据氮是否呈聚合态细分成Ia和Ib类型。颜色深的黄钻就多产出于Ia型钻石中。在不含氮的II型钻石中还有一种特别的含硼钻石,常见的蓝色钻石就是典型含硼钻石。

  用高温高压法合成的钻石因为加入铁镍触媒,最终晶体内除了常见的氮、氧、氢等杂质以外还可能包裹进一些铁镍触媒进去,所以最开始这种钻石甚至能被吸铁石吸引上。另外人造金刚石由于形成速度快,内部常有夹有包裹体、气泡,以及碳原子空位、位错等。

  另外,因为杂质元素氮、氧等杂质的加入合成钻石常带有比较深的颜色,由此也带动了钻石的改色技术的增进,因为内容也比较多以后专门找个题目细聊。最后有关鉴定的话题有好多朋友也答了,我不做过多赘述,但是我尤其想给大家看一个合成钻石的阴极发光图,能清楚的看到因为形成速度快产生的条带,对合成钻石的鉴定也有很大意义

  最后的最后,如果大家有什么关于钻石以及各类珠宝的问题欢迎联系联系我,此生最爱就是跟大家聊些珠宝知识,有兴趣欢迎细聊

  天然钻石与合成钻石的物理、化学性质,例如晶习、内应力、异常消光、紫外荧光、晶格掺杂、微量元素、磁性特征具有明显差异,绝大多数合成钻石用放大镜、紫外荧光、偏光片等加起来超不过一百块的东西就可以看出来,在未琢磨时肉眼可辨。具体内容在中国地质大学用的宝石学手册有详细介绍。

  天然钻石主要呈现八面体、立方体、菱形十二面体的单形,或者尖晶石律双晶。感谢@悠奕 老郑供图。

  合成CVD钻石因为片状生长,而不是八面体、菱形十二面体、立方体结晶,因此会出现内部应力不均,导致异常消光。异常消光是指钻石、石榴石、尖晶石等光均质体本来理论上应该在正交偏光下旋转一周全暗,而实际上在正交偏光下旋转一周却出现不均匀、非90°一周期的明暗变化。

  合成HPHT钻石主要形成八面体与立方体聚形,会出现沙漏状内部定向,紫外或X荧光下可见十字形荧光,一般称为“马耳他十字”。这种现象在天然钻石中只发现过一个样品存在。

  另外,因为铁、钴、镍可以作为合成钻石的触媒(催化剂),所以早期生产的HPHT合成钻石可以被磁铁吸引。

  天然钻石的颜色与合成钻石具有相似的致色机理,黄色可能因为含氮,蓝色因为含硼,粉红色因为内应力,绿色因为放射性影响。

  网传“合成钻石都无瑕疵,天然钻石有瑕疵”是不准确的表述。因为HPHT法设备环境普遍含氮,所以大多数HPHT法合成钻石颜色发黄、发棕。因为气相生长过程容易形成无定型碳或石墨,所以大多数CVD法合成钻石发灰,或有黑色包裹体。

  不考虑珠宝首饰,至少在工业上,金刚石可以应用于玻璃刀具、机床刀具、压砧、钻头、锯片、钨丝孔、金属丝冷成型孔、物理天平刀口、水刀射流孔、导热耐磨垫片、全反射棱镜、耐磨镀层、导热镀层、超硬部件制造,晶格掺杂的金刚石可用于光敏元件、热敏元件、半导体、激光器等。

  有部分用光谱级钻石或含特殊掺杂元素、特殊应力分布的钻石制造的精密仪器部件,甚至比等重、相同净度和颜色、3EX切工的首饰用天然钻石还要昂贵。世界最昂贵的合成钻石克拉单价折合人民币约425万元,其用途不是首饰,是卫星上的光学部件。其价格是卡地亚出售的D色IF克拉钻价格的至少8倍。

  钻石用途也不是一概而论的,主要用途也需要分类讨论,有的用途只能用天然钻石,有的用途只能用合成钻石。如果需要1-3克拉无色钻石用于首饰(非收藏),CVD好一些。如果需要彩色(尤其是黄色、蓝色、绿色)钻石首饰(非收藏),HPHT好一些。如果需要钻石导热晶片,CVD好一些。如果需要钻石棱镜,HPHT或天然钻石好一些。如果需要DAC,CVD或天然钻石好一些。如果需要掺氮或掺硼半导体,HPHT好一些。如果需要10克拉以上的宝石级钻石单晶,天然钻石好一些。如果需要层状荧光源,CVD好一些。如果需要锥状荧光源,HPHT好一些。如果需要研究下地幔流体,只能用天然蓝色钻石。如果需要做芯片基材,只能用CVD。如果需要10x10mm以上的片状/板状金刚石窗口,只能用CVD。如果需要封装金属氢、冰VII,高温超导体,只能用HPHT。如果需要有收藏价值的珠宝,则1克拉以上,D-H色,或0.3克拉以上红粉蓝绿紫橙的彩色,或5克拉以上棕黄黑白灰色,VS2或更优净度的天然钻石好一些。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合成钻石的主要用途不是珠宝。当今的合成钻石也仅有产量的不足1%可用于珠宝。这是因为合成钻石工艺发展非一日之功,低成本合成金刚石大晶体也非一蹴而就。

  如果是1953年以前,任何用途都只能用天然钻石。1953-1986年期间,合成钻石粉实现了工业上规模化的生产,但是尚不能低成本地合成大颗粒金刚石。

  如果是1986年以前,任何需要0.2克拉以上钻石单晶的用途,都只能用天然钻石。

  1986-2004年阶段,合成0.5克拉以上的金刚石单晶虽然可行,但是因为使用铁镍触媒(催化剂),产品可以用磁铁吸引。且0.5克拉以上裸钻成本,高于等分级的天然钻石。

  如果是2004年以前,任何需要1克拉以上钻石单晶的首饰,都只能用天然钻石。

  2004-2012阶段,合成1克拉以上的宝石级钻石虽然可行,但是成本高于等分级的天然钻石。

  2012年以后,合成钻石技术趋于成熟,合成钻石大于1ct的单晶体主要以HPHT或CVD法生产。

  当前2-5克拉的无色,无瑕至极微瑕,合成宝石级钻石成本至少8300/克拉,5克拉以上的宝石级/光学级/电子级晶体成本几何数递增,这是因为晶体越大,生长越慢,而单位机时成本不变。因此当前超过20克拉以上合成D-F色,VVS1或更优净度的钻石单晶成本,将超过等分级天然钻石。

  人造钻石成本下降,暂时不会显著令宝石级天然钻石贬值,尤其不会让超过15克拉的大颗粒宝石级天然钻石贬值。

  14.6克拉,世界最大宝石级CVD钻石切割成品纪录刷新!(截至2021年8月26日。)

  合成金刚石粉(粒径小于1mm)产量占合成金刚石产量99%以上,成本低至不足2元一克拉。

  至于为什么有的合成品成本高,却还要合成,是因为天然钻石的大晶体产出存在较多不确定,不能稳定供应光刻机、X光机、谐振腔、芯片等刚需场合,而不仅是宝石。

  合成钻石单晶低于15克拉时,成本一般比等分级天然钻石低。但合成钻石的成本会随合成钻石颗粒增大而指数函数递增,所以合成钻石单晶超过20克拉的产品屈指可数。当前,可以大量人工合成的多是不超过3克拉的晶体,而且其中绝大多数是用于研磨材料的细粒金刚石,粒径不超过1毫米。

  合成钻石克拉单价约是1-4250000元的范围,天然钻石约在元的范围。天然钻石根据4C分级(克拉重、颜色、切工、净度)差异,以克拉单价相差大于等于10美元视为不同单价,则钻石分级有至少384万种不同排列,21600个不同的克拉单价。

  天然钻石的克拉单价为分段函数,超过整数克拉和整数克拉+0.5的克拉数时,存在克拉溢价,整数克拉单价的函数为幂函数+常数。克拉溢价指宝石的克拉单价在大于等于整数克拉或整数+0.5克拉时,克拉单价比略低于该整数克拉钻石高约30%,或比略低于整数+0.5克拉高约20%的现象。例如:颜色、切工、净度相同的1.99克拉、2.00克拉、2.51克拉的三颗钻石,如果1.99克拉的克拉单价是5.0万元,则2.00克拉者的克拉单价是6.5万元,2.51克拉者的克拉单价是7.8万元。一般情况下,天然钻石才普遍适用克拉溢价规则,5克拉以上的合成钻石才有显著克拉溢价。

  钻石颜色根据白到灰、棕、黄的渐变,分为D-Z色。论白度,D色为最佳,E色为其次,F再次……L、M、N较劣,十年前Z以后视为彩黄色,近五年来O-Z色也视为彩黄色钻石。彩黄色钻石定价总体低于白色系,但相比M、N略有上升。红、绿、蓝、紫色钻石不适用D-Z颜色分级。近七年,白色钻石的亚显微包裹体(影响火彩,使钻石呈透明、高净度、乳白色内反射,俗称奶)、荧光(影响火彩)、棕绿色调(俗称咖、绿)也成为钻石定价的不利因素。

  切工以57或58刻面的标准圆钻琢型较常见,要求对称性优良,否则冠部不对称,腰部偏厚或薄,亭部切歪、切浅或切深都将成为不利因素。标准圆钻琢型出成率只有不到一半,因此超过10克拉的钻石原石更多地考虑其它琢型,例如枕垫形、方形、祖母绿形、玫瑰形、心形、梨形等,极其少见的包括窗口形、刻名棱镜形、珠子形、佛形等。净度以FL-IF为最佳(10倍镜下无瑕),其次是VVS1、VVS2(极微瑕,10倍镜下不明显),然后是VS1、VS2(微瑕,10倍镜下略可见),再次是SI1、SI2,肉眼可见小包体,再次是肉眼可见明显包体的I1、I2、I3,最差是P级,肉眼可见大量显著包体并影响透明度。相比之下,瑕疵越少的钻石越罕见。4C分级是GIA(美国宝石研究院)首创,而不是网传的“De Beers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制定了4C分级”。

  有人说,钻石价格高昂是De Beers等钻石巨头炒作的结果。但同时应注意的是,钻石在商场中的标价并不是仅由De Beers等钻石原石经销寡头决定的,因为钻石还会经过市场其它环节层层加价,而不同首饰经销商定价的差别,并不会引起De Beers等寡头的介入。

  例如:周大福用从De Beers那里买的钻石原石,假设加工为1.00克拉,D色IF级,EX切工的钻石,那么钻石原石、琢磨加工、关税成本约8万元,加工首饰的金银、金工、款式设计、技术专利费约5万元,再进入商场又有人工、租金成本摊下来约1万元,在周大福专柜,这个钻石做的戒指会被周大福标价20-30万元。如果相同一个钻石,由卡地亚制成首饰并标价,会标40-50万元,但其中原石的成本还是只有8万元,所以不同品牌,同样分级的钻石首饰售价有差别,且售价远高于原石成本,这就是为什么钻石在专柜回收价格远低于专柜售价,且跨店不认。

  De Beers等寡头真正的霸王条款,在于看货证制度。即只向全球不足100家看货证持有者(目前全球85家,有四家仅提供合成钻石看货)或看货证继承者批量出售钻石原石,不得提前看货,不得挑选,不得讲价,不得多买,分配哪批买哪批,不得直接转卖整批原石,不得转让看货证,每年有十次看货机会。还有个不成文的规矩:不得拒绝购买,否则收回看货证。目前,中国有看货证的机构一共四家,包括周大福、周生生、Digico Holdings、六福珠宝。

  如果其他商家要经营钻石,就只能找有看货证的商家买加工后的裸钻或成品,这必然导致钻石成品相比原石被加价出售。

  网传珠宝用的钻石“营销绑定婚恋”是片面的说法。因为用于婚礼的钻石首饰只占宝石级钻石消费的一小部分。就算当前全世界的钻石都不用于婚戒,阿联酋、文莱、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印度、英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泰国照样有贵族或富人主动地大量购买钻石用于庆典用首饰或宗教装饰。

  在二战时,犹太人常携带钻石避险。一枚1克拉的D-H色,VS2或更优净度钻石戒指相当于至少160克金条,同分级区间的5克拉的钻石相当于1875-2350克金条。因此携带相同价值的钻石比金条更加轻便。

  以黄金作类比:根据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办公室主编《矿产工业要求参考手册》和DZ/T0205-2002,金刚石矿床每1250吨矿石出1克金刚石(无论是否宝石级)就算矿,相当于每1吨金刚石矿石至少含0.0008克金刚石,而金矿床每1吨至少出1克金才算矿。

  其次,根据矿床学期刊Ore Geology Rewiew上发表的文章和金伯利进程官网,假设把全世界所有金矿和所有已开采的黄金平均分给70亿人,则每个人可以分到25克,折合125克拉;

  如果把全世界所有金刚石矿和所有已开采的天然金刚石(包括咖啡钻、黑钻等工业金刚石)平均分给70亿人,则每个人可以分到不足一克(4.28克拉),显然1254.28。很多人说钻石不稀少,那么我送一首根据顾城《远和近》改成的《多和少》:

  如果考虑全世界所有含金刚石0.0008克拉每吨以上的金伯利岩和钾镁煌斑岩(不含陨击钻石),以及每立方米0.0003克拉以上的砂矿,则全世界约1600个金刚石矿总储量约27亿克拉,相关数据在金伯利进程官网,以及知网的期刊、学位论文可查,有各个成员国的年化数据。下面也有提及:

  矿床储量是个经济学数据,与成本、汇率、供需相关。虽然储量具体数值每年会因为生产成本、汇率发生变化,但基本数量级变化不大。注意:百度到的很多信息是不够可信的。

  关于“钻石骗局”的微博,最早发布于2011年4月21日,本身无任何数据支撑。

  持“天然钻石储量大于金”观点的文章,无论是中国知网,还是谷歌学术,抑或,查询结果没有一篇是正规的地质类学术期刊文章,只有国内报纸或非学术杂志2011年4月后发布的6条结果,因此可信度低。

  因此,宝石级金刚石十分稀少,网传“钻石储量大/产量大于黄金,不如黄金值钱”是谣言。“黄金是战略储备,钻石不是战略储备”也是谣言,俄罗斯、美国、瑞士、德国、法国、英国、比利时、以色列就有钻石储备。

  也正因为天然金刚石储量少,难以满足工业需求,所以我国才大力发展合成金刚石工艺。近十五年来我国人造钻石产量占世界90%以上,平均每年超过3000吨,年产量稳居世界第一。这其中99%以上是工业用金刚石磨料。

  吕晓敏等,2013,CVD合成钻石的层状生长结构和紫外荧光特征[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朱红伟等,2018,高温高压法合成钻石的宝石学特征[J]. 超硬材料工程:

  严俊等,2015,天然钻石与合成钻石的钻石观测仪鉴定特征研究[J]. 光学学报:

  看了下大家的回答,既全面也片面,很多是站在理论的角度看待问题,作为一名同济大学珠宝专业毕业并从事了十多年珠宝事业的从业者,我也想补充一下自己的看法。

  我们平常理解的天然钻石,就是大家在珠宝店里看到的宝石级钻石,很少看到工业钻。而高温高压(HPHT)是我国也是目前世界产量最大的合成金刚石生产工艺,他的主要用途就是工业,比如大家都知道金刚石是世界最硬物质,莫氏硬度10,因此磨料磨具,金刚石磨盘,甚至钻探机的钻头等等都是HPHT的用途之一。而CVD因为技术更先进,它的工业用途更多是和半导体,芯片,航天航空材料结合,如钻石具有极其优秀的导热性,未来和芯片结合可以解决散热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大部分的回答都没有问题,因为工业用钻本身就不用考虑颜色净度级别。但是如果这个题目换个思路,天然钻和工业钻的区别在哪里?相信大家就可以很清楚的理解问题在哪了。

  随着研发的深入,技术的迭代,这几年已经出现了宝石级的人工钻,不管是HPHT还是CVD,在宝石级应用上都越来越多,大家也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珠宝品牌开始推宝石级的人工钻,而因为人工、合成两个字在消费领域不是特别让人喜欢,因此此类钻石基本都叫“实验室培育钻石”即Lab grown diamond,或者就叫培育钻石。这类钻石基本都是无色到微黄,和天然钻石一样分级,颜色从D-J色,净度从IF到P都有。其中CVD的钻石毛坯,也早就不是回答里只能做3克拉的技术了,事实上2020年上海进口博览会里就已经有一家上海的公司展出了12克拉的F色VVS的CVD无后处理圆钻,按照25%-30%的产出率,基本这颗钻石的毛坯已经达到了近40克拉,而普通大家能买到的CVD钻石,多是以1克拉起步,为什么?因为CVD的技术本身就适合量产大克拉毛坯,钻石种子够大,生产出来的钻石自然就大。而种子能做多大,一台机器能放多少种子也是CVD的技术难点,涉及一些技术机密这里就不展开讲了。但是大家也要知道,除开技术难点外,时间也非常至关重要,时间越长,钻石生长的越大,这是成正比的,但是随着时间的增长,钻石的生长速度会逐渐变慢。

  说到这里,可能还要再补充一点,HPHT和CVD,同属合成钻石/培育钻石,区别到底是啥?其实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刚说到的,大小的区别,CVD大克拉居多,HPHT小克拉居多。此外,两者的颜色净度级别,也是CVD更占优一点,成本也是CVD更贵。当然了,并不是所有HPHT的都是小克拉和低色低净的,我们在很多网店也会看到大克拉的高色高净的HPHT钻石,数量也并不少,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它产量大啊,我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假设宝石级培育钻的产能一年1000万克拉,其中CVD只占200万克拉,HPHT要占800万克拉,我要在这800万克拉里找20%的1克拉也有160万克拉了,而CVD就算1克拉以上的占80%,也只不过和HPHT打个平手,这样大家应该很好理解吧?

  好了,上面说的基本是帮大家做个简单的理解,既然说到宝石级,那另外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就是价格。培育钻石和天然钻石在消费市场的价格肯定也是必须是不一样的,不然谁还买天然钻。现在的培育钻石,同样克拉数同样颜色净度,价格基本是天然钻石的一半甚至是三分之一,比如我们平时从店里看到的5-6W的1克拉钻戒,级别大约会是G-H色VS-SI,而同样级别的CVD钻戒,价格约为3万,HPHT更便宜,两万多就能拿下。

  所以,要说天然钻和人工钻的区别到底在哪,除了前面几位比较专业的理论和技术参数的回答之外,更需要看的是对比的方向,因为不是所有的人工钻都是工业钻,从宝石级的角度来看,普通人肉眼确实看不出CVD和天然钻的区别,而且它是真钻,纯碳元素,杂质就是C的原型——黑点。而且CVD全是type 2a型的钻,即不含荧光和磷光,这点大部分的人都没有提,这类钻在天然钻石中也只占2%。HPHT因为它的技术所限,出来的钻石会有一点显蓝,而且它的杂质会有金属触媒,如铁钴镍这类参与到合成过程中,所以它是不如CVD的钻品质高的,但是它价格会更便宜这也是毋庸置疑的。

  最后,所有的钻石都可以被后处理改色,不仅培育钻石,天然钻石也是一样的。就像红蓝宝会分有烧和无烧一样,钻石改色的目的就是把颜色不佳的钻石提升几个色级,如J色提高到H,便于销售。但是这一点证书上会做出相应的显示,目前GIA和IGI都针对培育钻石出了专门的鉴定证书,这点对规范市场起了比较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避免消费者被商家混淆概念,防止培育钻石冒充天然钻石,另外也帮助消费者清楚的知道钻石是否经过后处理,品质本身就比较好的钻石没有必要后处理,证书上一般会标注no treatment,或者as grown,即自然生长,长出来什么样子就什么样子。

  IGI的证书同样会标注LABORATORY GROWN DIAMOND,颜色净度切工腰码照片等类别都跟天然钻石一模一样,区别主要也是在备注栏:这颗实验室培育钻石是由CVD法培育的Type IIa型,没有经过后处理。

  再放一张图,这张图主要的说明目的在于各类直观参数上帮助大家理解培育钻石和天然钻石的显性指标,从这张图上看,除了吸收光谱外,其他参数都是一致的,这也是为什么GIA和IGI在证书上会标明是diamond report,而不是别的,因为它确确实实就是真的钻石。当然,别的区别有没有?肯定有,比如生长纹,比如毛坯形状等等,要是拿个毛坯给业内人士看谁都看得出这是什么技术做的,是天然的还是培育的,因为这完全基于外形。但是切成裸钻成品后,给个十倍放大镜,能看出天然钻还是培育钻的我敬你是条汉子。即便在实验室和鉴定机构内,也需要借助昂贵的设备,经过不同维度的分析,才能最终鉴定出钻石是天然的还是培育的。

  所以,除了简单的讲他们在纸面上的技术参数,在多少nm处有吸收光谱缺失之外,还要辩证的看待他们的不同应用场景,相信大部分的人去了解天然钻和培育钻的目的都是在消费市场,如买1克拉天然钻预算有限,那可以选择50分的天然钻,或者是1克拉的培育钻。如果预算充足,那可以选择1克拉的天然钻,或者2克拉的培育钻,培育钻给了市场更多的选择,它不同于锆石和莫桑这类仿钻,它是货真价实的钻石,是Diamond,本来就有它内在的价值,注定了它和仿钻的区别,也注定了它和天然钻的区别,有人担心培育钻石会抢占天然钻的市场,让我看大可不必,天然钻有天然钻的市场,培育钻也有培育钻的刚需,互为补充,就像会去卡地亚买钻戒的人一定不会去老庙老凤祥买一样。

  我们致力于解答所有珠宝腕表类问题,帮助购物者理性消费,无偿提供珠宝腕表购物技巧,珠宝腕表鉴定及定制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