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制裁俄罗斯钻石”不应成为BOB手机官网诱导购买培育钻石的工具

  上周的市场动态 中提到了关于 西方启动制裁之后俄罗斯钻石销量不减反增 的消息,这个新闻在最近的48小时内被多家西方媒体转载,并纷纷敦促欧洲方面趁着俄乌冲突爆发一周年之际针对俄罗斯钻石采取

  今天看到一篇格里亚诺夫(Sergei Goryainov)撰写的分析文章,阐述了制裁政策 将更多消费者导向培育钻石 的可能性。文章以德克罗(比利时首相)关于“俄罗斯钻石是血钻”的态度开始,讲述了天然钻石行业在布尔战争(Boer War)、前苏联囚犯劳工、纳粹德国军事科技发展等历史事件中扮演的角色,并表示:“现在,全世界1/3的钻石是来自俄罗斯的‘血钻’。”

  文章认为,这种态势有可能被某些社交媒体利用,诱导消费者离开天然钻石,并转向“未参与上述事件的”培育钻石。

  确实,此类观点已经在部分社交媒体相继出现,并逐渐演变成类似“天然钻石是丑陋的骗局,培育钻石才符合道德”的观点。

  我认为上述说法比较偏激,且不太公平,因为它无视天然钻石行业正在为可持续发展所做的努力,而是借“血钻”这个字眼哗众取宠。

  另外,制裁俄罗斯钻石有政治倾向之嫌,且不为印度、阿联酋等中游国家接受,金伯利进程目前也没有将其列入冲突钻石范畴,因此上述媒体宣传内容的道德基础并不稳固。

  更重要的一点是,不少终端零售商正同时销售两类钻石,且有相当一部分还在做着产品测试。他们兢兢业业,为的只是向消费者提供适合的产品。如果借“血钻”之名打击天然钻石的道德属性,那么不但这些零售商的名誉会受损,而且还会降低消费者对钻石行业的信任。

  需要理解的是,作为生活在快节奏社会中的群体,大部分消费者更乐于接受一个简短的、碎片化的信息,而不是一个系统化的知识体系。碎片化信息的风险,在于其发酵时产生的副作用。天然钻石依旧占据绝大部分的市场,如果引发部分消费者对天然钻石的反感,就容易形成更多人对整个钻石行业的片面理解和冲动行为。对于培育钻石行业而言,不但会同样面临遭受打击的风险,而且会丢掉很多潜在的零售商资源,由此减小本应具备的市场潜力。

  所谓唇亡齿寒,就是这个道理。媒体可以炒作制裁俄罗斯钻石的事情,也可以摘取一两句来自某个国家领导的表态,甚至可以展开讨论道德问题,但如果将其作为工具,诱导消费者“打击一个,捧起另一个”,那是不妥的,甚至是比较危险的。BOB手机